重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
《“小萝卜头”学文化》《七颗豆子》《绣红旗》……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渣滓洞景区便迎来大批游客,在人群中,总能看到一批身穿“红岩志愿者”背心的小志愿者,为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讲解发生在这里的红岩故事。
沙坪坝红色资源丰富,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重庆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优势,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城乡一体推进,统筹整合资源,不断探索创新,既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一公里”,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传承发扬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此为核心,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游客集中的磁器口打造全国首条“志街”,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文化作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挖掘红岩故事,将其穿插在学校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红岩精神的熏陶……近年来,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沙坪坝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红岩精神、引领文明风尚,奏响城市文明建设主旋律。
沙坪坝区将全区志愿者统一更名为“红岩志愿者”,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1个红岩志愿服务总队、22个镇街红岩志愿者分队、160个村(社区)红岩志愿者小分队和“9+N”个红岩志愿者专业分队,形成红岩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如今,沙坪坝区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全覆盖,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疫情防控一线、扶贫帮困现场、乡村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红岩志愿者”的身影。
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红岩志愿者”只是重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将进一步深化拓展“五大创建”标志性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坚持服务发展大局、突出为民惠民导向、强化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近年来,重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拓展,与新时代文化实践融合更加深入,服务功能和效能不断提高。按照“完善功能、能融尽融”的原则,重庆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为主,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全市15个图书馆、20个文化馆、887个乡镇(街道)、993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打造了140余家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24小时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重庆坚持不懈抓实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全员培训轮训等方式,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成总人数达84640人的“1+N”文旅志愿者服务队伍。“1”为市群众艺术馆成立的全市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整合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阅读等专业型文艺志愿者骨干力量,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各行业、区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N”为各行业、各区县成立的分队、支队,打造文旅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队伍。如重庆艺员管理培训中心在“银龄”艺术人才库基础上,组建文艺志愿者“银龄”艺术团,开展“名师艺术课”“艺润万家”、非遗传承等活动2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重庆还积极培育群众文化品牌,以品牌活动助力文明实践,策划开展美术书法摄影联展、乡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戏剧曲艺大赛、广场舞大赛、街舞大赛、“阅读之星”市民诵读大赛、“红岩少年”读书活动等市级品牌活动。
创新拓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重庆将其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文明实践新型文化阵地,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2020年10月,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落成,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内设愚公讲堂、村史馆、学习强国图书室、乡情馆、老毛工作室5个功能室。该站成立以来,围绕学习传播科学理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开展毛相林讲下庄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治理、制定村规民约等工作,真正实现了群众活动有去处、服务有保障、精神有寄托。
在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中国交响乐团连续12年“送文化下乡”,对口帮扶该村组建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管乐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演出30余次,成为重庆市乡村文化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文化品牌。,该村积极打造迎龙镇北斗村北斗农民管乐队IP,搭建“北斗云音乐厅”“北斗锄禾”等直播间,选聘“乡村新闻官”,以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全面展现乡村风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9年,北斗村农民管乐队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既遵循顶层设计,又因地制宜,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资源,采取示范点建设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相加”到“相融”,实现示范点做精做靓,整体工作做全做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