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 背影 原文(朱自清《背影》的全文和介
背影的永恒回响
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象描绘,更是情感的真实写照。这背影,是家庭的变故中显现出的深沉父爱,是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温暖瞬间。在时光的流转里,《背影》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距离我与父亲不相见的日子已有两年余。每每提及那段往事,我的心中最难以忘怀的便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离世,父亲的事业也遭遇了挫折,一切都仿佛变得黯淡无光。从北京到徐州的路途中,满院的狼藉让我再次想起祖母,眼泪不禁簌簌流下。父亲安慰我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家中为了丧事和父亲失业的双重压力而显得异常惨淡。办完丧事后,父亲要到南京寻找新的机会,而我要返回北京继续学业。我们一同前往南京。尽管那时我已二十岁,对北京的往返已轻车熟路,但父亲仍不放心,决定亲自送我到车站。
渡江后,我们进入了车站。父亲忙着照看行李,与脚夫讨价还价。那时的我过于聪明,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够漂亮,总想插嘴。但父亲终于谈好了价钱,送我上车。他为我选了一个靠车门的位置,细心铺好他为我准备的紫毛大衣。再三叮嘱我路上要小心,夜里要警醒。
月台的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小贩等着顾客。父亲要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几个桔子。我看到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厚重的黑布大马褂和深青布棉袍,缓慢地走向铁道边。他努力穿过铁道,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眼泪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我赶紧擦去泪水,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当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再也找不见他时,我的眼泪再次涌出。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在外奔波,家中光景每况愈下。他少年时出外谋生,独立支撑家庭,做了许多大事。如今老境颓唐,触目伤怀之情自然难以抑制。但他的心中仍然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从北京回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他身体尚安,只是膀子疼痛得厉害,举箸提笔都有诸多不便。我读到此处,泪光中再次看见他那肥胖的背影。不知何日才能再次相见!这份思念与牵挂,如同那背影一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对父爱的深情告白,也是我们对亲情的无尽怀念。时光流转,但那份真挚的情感永远不变。《背影》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情感的传承和回忆的载体。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背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