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朱棣的儿子朱高燧,诬陷太
朱高燧,这位朱棣的三皇子,可谓识时务的俊杰。在明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逆被擒,朝臣劝宣宗连带着捉拿赵王朱高燧,因为他与汉王交往密切。宣宗并未找到确凿证据,朱高燧见形势不利,主动交出护卫退守封地,得以善终。
身为朱棣的三个儿子之一,朱高燧的地位显得颇为尴尬。在兄弟中,他既不是长子亦非宠儿,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位置。明成祖朱棣膝下子嗣不多,朱高燧作为老三,论长幼次序排不上,论文治武功也比不上。他的长兄朱高炽深受明太祖朱元璋宠爱,而次兄朱高煦则因战功赫赫受到朱棣的偏爱。相较之下,朱高燧似乎与储君之位无缘。
朱高燧并未放弃对权力的追求。他暗中积蓄力量,构建了一支强悍的护卫军,实力逐渐增强。为了争嫡,他甚至与朱棣身边的司礼监执印黄俨串联,诋毁朱高炽,还找由头将朱高炽的心腹构陷入狱。这些举动令朱棣愤怒,曾欲重罚朱高燧。由于朱高炽的求情,朱棣最终宽恕了朱高燧。
但朱高燧并未因此收敛,他在朱棣病重时再次心怀鬼胎。他串联黄俨,一边在朱棣面前构陷朱高炽,一边散播朱棣要废太子而传位给他的消息。他甚至让指挥使孟贤、钦天监正使王射成等人一起伪造遗诏,企图鸩杀朱棣夺位。他的计划被一个名叫王瑜的人揭发,功亏一篑。
朱棣知道此事后大怒,欲严惩朱高燧。再次由于朱高炽的求情,朱棣并未处死朱高燧,而是将他迁往彰德就藩,其手下护卫被削去七成。经历此次失败后的朱高燧,倒是变得异常安静。
在朝野内外,朱高燧被视为一个构陷太子、恶行不逊的人。他与朱高煦一起攻击太子朱高炽,还曾经联合构陷朱高炽的心腹杨溥等人入狱。在关键时刻,朱高炽展现出他的智慧和策略,通过授意朝臣反击朱高燧,大量关于朱高燧意图不轨的证据被送到朱棣面前。虽然朱棣曾对朱高燧愤怒至极,但最终还是被他的大哥所救。
回顾朱高燧的一生,他虽为识时务的俊杰,却始终未能如愿得到权力。他的野心和计谋虽重,但在关键时刻总是功亏一篑。最终,他虽得以保全性命,却彻底失去了权势。这位三皇子的一生可谓充满波折和戏剧性,令人唏嘘不已。在权力的漩涡中,朱高燧的顺从似乎源自于无奈与心灰意冷。面对仁宗的突然离世和宣宗登基初期的动荡局势,朱高燧并未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了沉默应对。
朱高煦的谋逆行动迅速引起了宣宗的注意,而全程置身事外的朱高燧,虽然与朱高煦交情深厚且曾有过犯上作乱的举动,却在这次风波中得到了宣宗的宽恕。识时务的他,或许已经深刻理解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的三个儿子命运迥异。除了继承人的朱高炽,其他两人都曾野心勃勃地谋逆作乱。最终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朱高煦因一而再再而三的贼心不改而不得善终,而朱高燧却得以安度余生。
朱高燧与朱高煦的罪行看似相似,他们都曾构陷太子,残害至亲。在关键时刻,朱高燧选择了及时收手,展现了识时务的智慧。朱棣临终前,朱高燧的谋逆行径被发现,此时的他已元气大伤,成为了一颗弃子。他并未反抗,而是接受了现实。当仁宗削去其护卫,他毫无怨言地同意了;当被要求前往封地就藩,他也毫不犹豫地主动前往。
相较于朱高燧,朱高煦在历史上似乎更为人所熟知,但他的命运却更为悲惨。朱高煦若当初不那么过分,或许不会落得那般下场。即便他谋逆确凿,朱瞻基也只是将其幽禁,未曾下狠手。朱高煦始终不肯低头,最终走上了绝路。
纵观历史长河,识时务者为俊杰。朱高燧虽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他却是一个懂得大势所趋、天道不可违的人。当他发现无路可走之时,选择了及时回头,安度余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顺应时代潮流、懂得变通才是明智之举。在关键时刻选择正确的道路,往往能避免走向悲剧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