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公园的介绍 东坡公园典故分析

旅游攻略 2025-05-18 14:07www.1681989.cn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东坡公园,位于江苏常州,是历史名人苏轼曾踏足之地,公园内蕴藏了丰富的苏氏文化和故事传说,被评定为4A级风景区。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步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苏子石雕,形象生动。雕像中的苏轼左手捻须,右手执杖,目光沉静,器宇轩昂。雕像旁的石壁上,镌刻着苏轼的手书《哀词》。

《哀词》是苏轼为挚友钱公辅所写,情感真挚,语言哀婉。其中的词句流露出苏轼对常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我行走四方而无归宿,誓将此作栖息地。”这些文字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常州是“君子之邦”,二是这里是他心中的归宿。

东坡公园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常州红梅公园东南侧。公园内的景点众多,其中舣舟亭是著名的一处。公园内的坡仙遗范也值得一看。

苏轼与常州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那时的苏轼年仅二十岁,就已经进士及第,名声大噪。他在常州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包括蒋之奇、单锡等人。他对江南风光的秀丽心向往之,对常州更是情有独钟。

苏轼的一生中多次来到常州,更是两次写下《乞常州居住表》,希望能在常州安家。他对常州的动心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江南水乡的了解和向往。常州的美景、丰富的文化和友好的人民都让他心生向往。

苏轼在常州的生活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在常州履职尽责,为官一任,百废俱兴。期间,他因政敌构陷而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他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对避世归隐产生了更多的向往。

宋徽宗地符三年,苏轼北归途经常州,最终在常州病逝。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常州天宁寺是苏轼常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传说乾隆皇帝也曾六次来到常州,对天宁寺的“天宁”之名赞不绝口。

天宁寺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常州时,看到天宁寺的“大宁寺”门牌上有一只小壁虎,将身体横在“大”字上端,使“大”字变成了“天”字。乾隆皇帝随口说道“天宁寺,好名儿!”,自此“大宁寺”改名“天宁寺”。

东坡公园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自然风光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苏轼的足迹和墨宝,还有丰富的故事传说和美丽的景色。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天宁之韵:苏轼的常州情怀与君子文化的传承

天宁区,名源于寺,如诗如画,独具魅力。这片土地的命名似乎随手拈来,实则蕴藏着妙趣天成的人文情怀。说到苏轼选择常州,绝非偶然。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令人陶醉。

历经世事沧桑的苏轼,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看透尘寰是非善恶后,终于彻悟——世上最珍贵的只有人间真情,真挚、真诚、真心。也许,这正是他将常州作为肉体与灵魂栖息地的最佳注脚。

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平,命运多舛。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都始终坚守初心,保持君子之风、浩然正气。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小人多占上风。但君子之道,始终弥足珍贵。在小人与君子的博弈中,君子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功业。小人视君子为仇敌,但在君子面前却有不自在之感。正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在这种环境下,小人往往会不择手段置君子于死地。君子无论得罪与否,都难免厄运。韩愈在《原毁》中的慨叹“事修则谤兴,德高而毁来”,正是这种无奈与悲哀的真实写照。铲除小人、弘扬君子之风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只有君子盛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学者钱念孙在《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首倡“君子文化”,让君子文化成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剂传统良方。

天宁寺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大美天宁”孕育出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光大君子文化,助推社会文明已成为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内涵、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大德常州,大美天宁;德美华夏,天下常宁。”愿常州天宁成为全国的道德高地、文明之邦!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倡导君子之风、大兴君子文化、践行君子之道。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常州天宁成为真正的文明之城!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