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唐五代秘色瓷装烧工艺
生活知识 2025-04-23 13:40www.1681989.cn生活常识
秘色瓷的起源与瓷质匣钵的使用紧密相连。瓷质匣钵的胎质与瓷器极为相似,细腻且坚硬。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匣钵间的釉封口创造了强还原氛围,使得瓷器呈现出独特的天青色。
在历史的地层堆积中,我们发现了带有明确年号的窑具。这些证据揭示了大中年间的瓷质匣钵已经相当普及,虽然粗陶质的匣钵数量还较多,但瓷质匣钵,特别是大型的钵型匣钵,已经广泛使用。这些匣钵的胎质细腻,与瓷器的胎无异,多数都用釉封口。还出现了专门用于装烧净瓶的喇叭型匣钵以及浅型的匣钵盖。
在装烧方式上,钵型匣钵占据主导地位,多组叠烧为主,也有与匣钵盖叠烧的组合。器物一般直接置于匣钵内,两者间以泥点间隔。少量器物使用垫具垫烧,垫具主要为宽环状的带圈足垫饼,也有少量垫圈。这些器物与垫具之间以及垫具与匣钵之间都以松子状的泥点间隔。
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地层的堆积可分为几个阶段。在第二阶段中,瓷质匣钵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器型上出现了数量迅速增加的直筒型和M型匣钵。与此一种含有较多细砂粒的粗瓷质匣钵成为主流,胎体更加轻薄。垫具的数量虽然仍然不多,但垫圈的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装烧方式上,除了之前的直接叠烧和对扣后再多组叠烧,还出现了新的叠烧方式。器物与匣钵之间的泥点间隔有加长而数量减少的趋势。出现了新的垫烧方式,即在圈足内使用垫圈垫烧。这一变革大约发生在五代晚期。
关注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唐五代秘色瓷装烧工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秘色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变迁。更多的秘色瓷装烧工艺的细节和故事,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奇技网将持续关注并分享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美人心计演员表
下一篇:没有了